
“香祖”“国香”“天下第一香”,古人赠予兰花的诸多美誉,早已道尽它在华夏群芳中的独特地位。
作为我国特产的珍贵花卉,兰花以秀雅姿态立于世,用清冽香气沁人心,更以君子般的气韵,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图腾。
它似月下美人,叶姿飘逸如裙摆轻扬;它如乱世君子,于幽处绽放不事张扬。
这份独特风骨,让历代文人墨客倾心不已,纷纷提笔咏叹,将对兰花的喜爱与敬仰,都揉进了平仄诗行里。这些诗作或赞其形,或咏其香,或颂其品,各有韵味。
明代诗人张羽的《兰》,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这首小诗小巧玲珑却意蕴深厚,既以凝练笔墨勾勒出兰花的绰约风姿,又于字里行间藏着对其高洁情操的赞美。
图片
《兰》
张羽〔明代〕
能白更兼黄,无人亦自芳。
寸心原不大,容得许多香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:
兰花瓣白蕊黄,素淡清丽,没有人欣赏却自己散发着芳香。
它的心原来不大,但是却容纳下了许多芬芳。
张羽,明代诗人,与高启、杨基、徐贲称为“吴中四杰”,官至太常丞,工诗善画,山水宗法米氏父子。
张羽好著述,文辞典雅,诗深思冶炼,朴实含华,隶书取法唐人韩择木。有《静居集》四卷。
图片
张羽这首咏兰花诗,短短二十字,写尽了兰花的风骨与芬芳,读来满口噙香。
前两句便将兰的形与神尽数托出。与后世偏爱素白兰花不同,张羽笔下的兰兼具白瓣黄蕊,素淡中透着温润,恰似君子兼容并蓄的品性。
更妙的是“无人亦自芳”五字,将兰彻底人格化——它不似牡丹争艳于庭前,不似桃李媚俗于春风,即便生在无人问津的幽谷,依然坚守本心吐露芬芳。这正是兰“王者香”的真谛,也是张羽自身的写照。
“寸心原不大,容得许多香”,两句就是针对兰花香气之弥远久长与包容、散发这一香气的兰花花心的外在形体之小而发。
既是对兰花香气的赞美,也是对兰花品格精神的称道。它启迪人们,寸心虽不大,但其包孕香气却浓且深。兰花正是以其花形小而香味久而著称。
“寸心”一语双关,既指兰的花心小巧,又暗喻君子的谦谦之心。
张羽化用杨万里“看来看去能几大,如何着得许多香”的诗意,却更胜一筹——他不写外在的体量,转而直击内在的容量。
这小小的花心,能蕴藏满溢的芬芳;这谦逊的心胸,可承载高尚的德行。
这小诗写得自然、亲切、平淡,似漫不经心地一挥而就。然语淡而意深,言短而情长,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兰花的清高芳洁节操的赞美。
此诗似乎句句写兰,并未言理,但理自在诗中,它既阐明了某些道理,又写得形象丰满,风味有趣,读之自然感到含蓄隽永,耐人回味。
咏兰诗的魅力,正在于以草木喻人生。愿我们都能如张羽笔下的兰,守得住初心,藏得住芬芳,在平凡的生活中,活出属于自己的“王者香”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免息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