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正年间,正值康熙皇帝寿辰前夕,李卫夫妇带着满满的诚意专程进京贺寿。京城的街道张灯结彩,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。只见一顶装饰考究的官轿缓缓行进,在距离王府还有一段路时,李卫就示意轿夫停下。他小心翼翼地搀扶抱着孩子的翠儿下轿,一家三口选择步行前往雍亲王府。
李卫边走边对妻子低语:在四爷跟前,咱们得懂规矩。这简单的一句话,道出了他们内心对主子的敬重。虽然李卫读书不多,但他始终铭记着四爷的知遇之恩。这份恩情在他心中重若千钧,远非金银可以衡量,已然化作刻骨铭心的忠诚。
当他们来到王府门前时,正巧遇见四爷出门。李卫顿时喜出望外,毕竟许久未见主子了。正如老话所说家仆如子,四爷向来体恤下人。看到他们徒步而来,四爷先是诧异,待听完翠儿的解释后,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,连声称赞:好!好!好!
展开剩余61%四爷的目光落在翠儿怀中的孩子身上,和蔼地问道:小家伙都长这么大了,叫什么名字?李卫激动得语无伦次,翠儿连忙答道:回主子,孩子四岁了。为感念您的恩德,特意取名李忠四爷。四爷听罢开怀大笑:这名字倒是有心,不过叫着拗口,就叫李忠吧!
此时的李卫已是朝廷四品大员,四爷也不好再以寻常家仆相待。他嘱咐道:我现要进宫面圣,你们先去拜见福晋。晚些时候在枫晚亭设宴,咱们好好叙叙。李卫给儿子取的这个名字,既体现了赤诚之心,也暗含几分讨巧之意。但不可否认,这确实是他们夫妇对主子恩情的真情流露。
相比之下,年羹尧就绝不会给儿子取名年忠四爷。事实上,年羹尧对四爷的忠诚度远不及李卫。在雍正登基前,他曾三次试图改投八爷门下,因此始终难获四爷完全信任,最终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。单从给孩子取名这件小事,就足以看出李卫夫妇的为人处世之道。
在帝王眼中,臣子的忠诚与能力同样重要。若只有才干而无忠心,这样的人终将成为隐患。这正是李卫能得善终,而年羹尧在雍正即位后迅速失势的根本原因。有时候,为人处世的态度,往往比个人能力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免息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